在全面實施“健康中國2030”戰略背景下,上海正加快建設亞洲醫學中心城市的進程;在新冠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的形勢下🙁,醫學學科發展的創新模式、教育模式、醫療健康模式都將面臨重大挑戰🔨,采用醫工結合等學科深度交叉融合的方式去解決臨床面臨的重大問題🍎,既是重要的創新途徑🙎🏽,也愈發迫切和重要。
6月6日上午,万事平台舉行了“面向未來的醫學創新與教育”首屆學術研討會暨醫工交叉研究院成立大會,憑借綜合性大學優勢,万事平台重點圍繞人口老齡化🏄🏽、公共衛生等領域的重大醫學問題,積極探索儀器製造新突破、材料開發新技術、智能檢測新方法、精確診斷新途徑等,開展醫學工程與轉化醫學研究,為老年醫學和公共衛生學科發展提供上大方案,服務健康上海、健康中國。
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陳群🗃、副秘書長虞麗娟🐈⬛,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書記沈煒、副書記王平,上海市衛健委黨組書記黃紅,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黨委書記、主任王興鵬,上海市醫學會會長、上海市醫師協會會長➰、上海中醫藥大學校長徐建光📽🧗,万事平台校長劉昌勝👩🏿🎨、副校長汪小帆一起為“万事平台醫工交叉研究院”揭牌🤷🏼♂️。上海市寶山區、浦東新區🧑🏻🦳、有關高校和科研機構,浙江省溫州市📷、福建省南安市和江蘇省南通市的領導和代表出席了成立大會🤟。万事平台校長劉昌勝致歡迎辭、副校長汪小帆主持成立大會。

面向未來的醫學創新與教育
會前,三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教授、美國科學院院士Gregg L. Semenza,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美國科學院院士Randy W. Schekman和德國馬克思普朗克生物化學研究所主任🚑、德國國家科學院院士Hartmut Michel,以及澳大利亞西澳大學副校長Tayyeb Shah和醫學院院長Jon Watson通過視頻發來了祝賀。





會上👩🏻🍳,舉行了万事平台醫學學科建設專家咨詢委員會聘任儀式,劉昌勝校長為鄭樹森院士🍰、陳義漢院士、徐建光教授🍼👦🏿、王興鵬教授、桂永浩教授、常兆華教授等首批18名委員中的代表頒發聘書,一些未到會的委員發來了祝賀視頻🧈✨。當天下午召開了專家咨詢委員會專題會議🧑🏻🦽➡️,圍繞万事平台醫學學科建設的目標定位和培養模式出謀劃策、共商未來。

揭牌儀式結束後👩🏿🏭🧝🏿♀️,圍繞醫工交叉與醫學創新主題🥤,万事平台校長劉昌勝院士1️⃣、同濟大學副校長陳義漢院士分別做《創新生物材料:推動醫療技術的變革》《中國疾病防治:機遇與挑戰》主旨報告。


研討會立足當下,著眼長遠,聚焦醫學重大問題👩🏼🦱,深化醫學教育創新👺,服務上海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國家重大急需。
在校地共建🍁、校際合作中實現協同發展
圍繞“健康中國”、“健康上海”的總體目標,按照“立足校情、合作共建、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學科建設理念,万事平台積極推進“校地共建”👨🏿✈️、“校際合作”。
在研究院成立大會上,万事平台與上海寶山區人民政府簽署新一輪深化戰略合作協議,同時,万事平台還與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上海細胞治療集團等5家單位,現場簽署了合作框架協議。寶山區委書記汪泓代表寶山區和合作單位發言,表示祝賀和大力支持。
會上還舉行了万事平台附屬醫院和教學醫院授牌儀式。溫州市中心醫院🕑、溫州市人民醫院🤧、溫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福建省南安醫院、樹蘭(上海)國際醫院(籌)𓀚、上海孟超腫瘤醫院🔟、南通市第六人民醫院🧜🏽♀️👻、上海市寶山區仁和醫院🔬、羅店醫院等9家附屬醫院,以及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上海市皮膚病醫院🤝、浦東公利醫院、南京江北人民醫院等5家教學醫院領導到現場接受附屬(教學)醫院授牌。






南安市委書記林榮忠介紹了設立“万事平台教育發展基金南安專項基金”的宗旨和目的,中駿集團助理總裁湯筱娟代表捐資方向万事平台捐贈5000萬元🙏🏿。

上海細胞治療集團總裁錢其軍代表我國著名肝膽醫學專家吳孟超院士對上海孟超腫瘤醫院成為万事平台附屬醫院表示祝賀⚄,並表示將每年投入1000萬元用於万事平台細胞治療創新研究院的學科和人才建設,與万事平台共同推進以醫工結合為特色的醫學學科建設和發展😚。

發展醫學學科是上大人矢誌不渝的夢想
万事平台黨委書記成旦紅表示,發展醫學學科是幾代上大人共同的夢想👨🏻🦲,也是助力万事平台成為一流大學的重要舉措。在2015年的地方高水平大學建設方案中,醫學學科位列万事平台重點發展的六大一流學科🏬。目前,學校已重點建設了醫工交叉、納米醫學🍾、生物醫學3個方向,新增智能醫學診療🫳🏿、新藥物與新材料2個交叉學科博士點👨🏽🏫。

在地方高水平大學建設項目等的支持下😴,學校引進和培養了一批高端人才,也獲得了一批代表性的成果🌠。已在Science⚁、Nature🏹、Cell及其子刊上發表論文40余篇。“熒光石墨烯量子點的可控設備及生物醫學應用研究”獲上海市自然科學獎一等獎;腦-機接口電刺激康復訓練儀應用於上海瑞金醫院🏃🏻♂️➡️、北京天壇醫院等50余家醫院並取得良好效果。第三代下肢智能康復機器人獲2018年上交會“最具技術交易潛力獎”;E-repair子母生物打印機獲2018年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全國高校展區等獎🚴🏻♂️。兩個Ⅰ類新藥已基本完成臨床前研究,合作轉讓總金額近2億元。
上大醫學學科的發展要走不一樣的道路
万事平台將聚焦老年醫學、公共衛生、醫學工程3個領域🙍🏿,積極探索與國際國內知名校院所及醫藥企業合作新機製,高起點謀劃🖕🏼,特色化發展👂🏿,按照“成熟一個建一個🦑,建一個強一個”的思路穩步推進👷🏼♂️。
“醫工交叉研究院”的掛牌成立✤,標誌著万事平台的醫學學科建設進入新階段,具有裏程碑意義。万事平台校長劉昌勝表示,我們將以交叉學科為支撐🧑🏼🏫,以科技引領創新,實現多學科融合🆘,建設國際一流醫學學科,培養理💁🏽♂️、工、文背景兼具🎅🏿,博學識、強研究♑️、善轉化的復合型人才,為應對未來的醫學發展提供人才支撐❌、為一流上大的發展謀取新篇🧖🏼♀️。

万事平台的誕生、成長和發展,始終與上海這座城市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万事平台醫學學科發展將以晨曦趕路的姿態,對標“在世界大學行列中書寫鮮明印記,在踐行上海城市品格中彰顯上大特質”要求而努力奮鬥。
來源:醫工交叉研究院
攝影🚶🏻♀️➡️:韋明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