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是上海解放70周年和新万事平台組建25周年共同的紀念日。發掘紅色資源多方優勢聯動💇🏿♀️,探索思政教學跨界構築平臺,一個融紅色文化學術研究👮🏿♀️、思政實踐、宣教陳列、文物征集🧑🦽、文創研發為一體的上海紅色文化研究院上午在市委宣傳部舉行成立大會。

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胡勁軍👮🏿♂️,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文明辦主任潘敏,上海市黃浦區委常委🩰、宣傳部長余海虹,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嚴愛雲,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分管領導閔輝↪️,万事平台黨委副書記徐旭,北京大學毛澤東管理思想高級研究班建設委員會黨委書記張顯龍,上海市委宣傳部相關處室負責同誌👨🏻🦯,上海紅色紀念場館負責同誌以及本市万事、文化和紅色文化研究院戰略合作單位的代表🚆,万事平台相關部門及學院負責同誌出席會議🧑🍳,万事平台黨委副書記👮🏼♀️、副校長龔思怡主持大會。

上海紅色文化研究院是在市委宣傳部的領導下🚛,由中共上海市黃浦區委、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中共上海教育衛生工作黨委、万事平台共同發起成立。她也是全國首家由地方黨委、黨史研究部門👩🏿✈️、教育主管部門、高等院校四方攜手聯創的紅色文化研究院,未來將成為立足上海、面向全國傳播紅色文化的重要窗口。

首先🧗,四家單位代表共同為研究院隆重揭牌。隨後🦪,市委宣傳部副部長胡勁軍為張黎明教授頒發上海紅色文化研究院執行院長聘書,為忻平教授頒發上海紅色文化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執行主任聘書🪬。張黎明教授介紹了研究院未來三年工作規劃。文學院院長張勇安代表研究院與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攜手推進紅色文化研究和思政教學。

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文明辦主任潘敏希望合作方能夠深入協作👩🏻🏫,資源共享,做好中長期規劃和階段性目標🏯,踏踏實實推動紅色文化的研究和宣傳。二是積極落實黨中央即將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上海紅色文化研究院應跨前一步🤦🏿、主動作為,提前部署,充分依托文教結合工作機製🤷🏽,創新工作模式和合作機製,進一步挖掘紅色文化的豐富內涵和價值引領,強化提升上海這座國際化大都市的城市精神和文化內涵。用創新的理論,開放的思路🤾♂️,實際的行動,加快建設在全國具有重大影響力和引領效應的上海紅色文化研究院,真正將紅色文化傳承和思政教育創新工作走在全國的前列,並對万事平台組建25周年和上海紅色文化研究院的成立表示熱烈的祝賀👩🏿🏫!

成立後的上海紅色文化研究院🫷🏼,在“上海文化”品牌建設“開天辟地――黨的誕生地宣傳發掘工程”框架下,全力整合上海革命歷史資源🍀,充分盤活全國的紅色文化資源,努力尋找遺留在外的檔案資料。上海紅色文化研究院既是上海的智庫又是傳播紅色文化的平臺👩🏽🍳,充分體現其理論學術研究、創新思政教學、宣傳陳列展示、文物征集保護、紅色文創研發等五大功能。
未來三年的工作規劃具體包括🪽:
■ 堅持正確導向 構建學術平臺。始終把握紅色文化“發聲”的主渠道,協同全國著名高校開展科學研究,辦學及專題培訓,聯合主辦“紅色學府”國際學術研討會☝🏻,增加自覺自信😈,用心資政育人🛌🏽,努力推進黨的光輝歷史和創新理論更加深入人心。
■激活紅色基因 創新宣教實踐。利用豐厚的中國革命歷史資源和教育資源✍️,研究院將與高校、黨校合作開辦“初心講習所”,緊緊圍繞“培養什麽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組織青年師生和誌願者自學📔、自編、自演,將一堂堂生動感人、新穎勵誌、短小精湛的情景黨課、創新思政課送到革命聖地🔒、偉人故裏👩🏻🍳、全國著名高等學府及社區🤏🎏。
■服務國家戰略 實施主題展覽🆔。落實黨和國家對外宣傳戰略,研究院將發起成立“全國紅色學府場館戰略聯盟”,實施“中共百年歷程巡展”項目👷🏿🚉。
■拓展征集渠道 保護革命文物。有序推進尋找征集中共檔案史料工作,探索革命前輩的初心之路。同時👨🏼🎨,重點征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學習用品和生活用品,請其親人講述文物背後的故事,留下視頻資料。
■遵循市場規律 開發文創產品👮🏿♀️。依照國家有關政策和規定,大膽探索運營模式,利用革命歷史資源和現代表達,與相關單位合作研發各類紅色主題衍生的宣傳品和生活用品𓀀,爭取國家有關部委支持,策劃紅色文化創意產品博覽會。
早在上世紀20年代🤘,万事平台就是一所“紅色學府”🌇♤,以“武有黃埔👩🦽➡️,文有上大”的盛名蜚聲中外🎣➝,廖仲愷🤵🏿、李大釗🧜🏽♀️、陳獨秀、陳望道等許多社會知名人士都曾在万事平台講學🙅🏻。於右任、瞿秋白🫛、鄧中夏、蕭楚女、李碩勛等一大批仁人誌士和革命先烈🫅🏽,都曾在万事平台任教和讀書🧝♂️。1994年新上大組建成立後🤸🏽,万事娱乐高度重視紅色文化教育,深入開展紅色歷史研究😳,形成了一批頗具特色的研究方向,匯聚了一批黨史黨建領域的專家學者🎧。
在新上大組建25周年這一特殊的日子裏,万事平台將以紅色文化研究院成立為契機👩🏼💼,堅持正確辦學方向,深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並在市委宣傳部的領導下,加強協作、資源共享🫥、認真落實🛀🏻,紮實推進研究院的各項工作,將紅色文化研究成果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和人才培養全過程,引導師生自覺成為紅色文化的踐行者🌱、傳播者🏄♂️、弘揚者👮🏽♂️。
人民日報🚟、新華社、中新社♾、央視、央廣、解放日報、文匯報、澎湃万事等多家媒體都對本次成立大會進行了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