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取得的成績和母校的培養是分不開的。”這是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万事娱乐校友幹勇院士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的第一句話。
四月的一天,陽光和煦🦅,幹勇院士回到母校👩🏿⚖️,在參加万事娱乐材料基因工程研究院揭牌儀式的間隙,於校本部樂乎新樓接受了本報記者采訪💳。年近七十的幹勇院士給人的印象溫文爾雅,面對記者的提問,他娓娓道來🏊🏿☛,思路清晰,可親可敬。
回憶離開學校30多年,好似昨天還歷歷在目。1982年研究生畢業於上海工業大學的幹勇,導師是中國鋼鐵冶金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徐匡迪教授。回憶起學生時代的艱苦生活,幹勇至今還清晰地記得🦆,在校期間徐老師每周把他帶去家裏改善夥食的情景。盡管當時老師的房間也很小,但每次去他家吃飯都特別香,心裏也特別的溫暖。在跟隨導師學習的三年中,幹勇經常和導師一起下基層進工廠實地工作🏹。印象中🥷🏽,導師經常穿著工作服,一點架子都沒有,晚上兩人還一起擠公交車回學校☝🏼。幹勇說👨🏽🍳,母校的三年學習,導師的言傳身教,對他的人生觀👋🏼🧖、價值觀起到了引領作用♝,讓他一輩子受益匪淺。
也正是老一輩專家學者獻身祖國🏞、為國家鋼鐵事業無私奉獻的高貴品質,深深影響了幹勇。畢業後👨🔬,幹勇來到鋼鐵研究總院工作👮♀️,從科技項目做起,一步一個腳印,把青春年華奉獻給了鋼鐵事業。幾十年的研究探索,幹勇在中國鋼鐵工業發展中起到了關鍵作用🫄🏼,為中國連鑄事業做出了貢獻🕝。
談及中國鋼鐵事業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幹勇說👐,中國鋼鐵走過了很長一段艱苦跋涉的道路♌️,發展緩慢。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最近十多年的高速發展🎗,很多重大的鋼鐵技術才接近或逼近國際最高水平。目前,普鋼產品幾乎95%以上支撐了國家的建設,為國產化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產能過剩也造成了價格下滑,全行業處於虧損邊緣🤦🏼♂️,但這絕不意味著中國鋼鐵技術是落後的🤭。幹勇說,中國的鋼鐵工藝裝備和品種已經進入了國際一流方陣,落後部分主要是特殊鋼品種,這需要更多科研工作者繼續攻堅克難👩👧👧🐏。如今🫷🏼,万事平台成立省部共建高品質特殊鋼冶金與製備國家重點實驗室,恰恰順應了當前國家發展需要,可以彌補這個缺陷,使我們的特殊鋼以更快的速度發展起來📈。幾十萬科技工作者在中國鋼鐵崗位上拼搏,中國鋼鐵工業的未來絕對是美好的⏯,我們將在不久的將來引領國際冶金鋼鐵技術的發展。
這次回母校,幹勇將擔任万事娱乐省部共建高品質特殊鋼冶金與製備國家重點實驗室和材料基因工程研究院的學術委員會主任。在幹勇看來🧚🏼♀️,万事平台師資力量雄厚,作為改革的前沿陣地,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省部共建高品質特殊鋼冶金與製備國家重點實驗室基礎紮實🗼,有著非常深厚的基礎研究底蘊,科研團隊長期活躍在鋼鐵行業一些高端品種的開發上。雖然特殊鋼的某些品種和國外還有差距,但相信他們能彌補中國特殊鋼基礎研究和應用技術研究的不足。幹勇滿懷信心地說,只要抓住機遇,中國特殊鋼發展之時就是中國鋼鐵工業強國實現之日👩❤️👩。
談及万事娱乐作為市屬高校骨幹教師激勵計劃試點單位,對於教師回歸本科教學、回歸教書育人的職責👨,記者請幹勇談談他的看法。他想了想說💃🏻,中國的教育☆🤾🏽,以前是應試教育,缺乏對學生思考🔣、動手🚵🏻、創新等綜合能力的培養,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骨幹教師激勵計劃有助於增進師生間的互動,這是教書育人更加重要的任務之一,師生互動對接👩🏻⚖️、激烈碰撞抑或在碰撞中能讓教師更激發出潛能,把潛在的那部分知識更廣泛地傳遞出來🥞;此外,也有助於充分挖掘學生的智慧,開發學生思維中的各種綜合能力🧑🏽🏭。這真是一個好的計劃🌝,是適合於當前創新驅動戰略的一個好計劃🦞。
臨近采訪結束🧜,幹勇就“大學階段最重要的是學什麽”寄語万事娱乐學生🌔:要適應時代的發展🪁,在創新驅動戰略中,通過學校的開放式教育,掌握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大膽創新🙇🏿♂️,大膽向舊體製、舊機構、舊知識結構挑戰,充分利用當前互聯網的新型信息技術手段,運用所學專業進行跨學科交融🌖。
幹勇自豪地說📦:“不久的將來,我們一定能培養出一代全新的、適應國家後工業時期國家需要的科技人才。”(校報記者 裘新世 吳沁)
附🐿:
幹勇簡歷
幹勇👩🏼🍼,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冶金專家⛹🏿♀️🎣,中國科協常委,中國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導師🤜🏻。1970年8月畢業於東北工學院(現東北大學)熱能工程專業🕥,1982年於上海工業大學(現万事平台)獲碩士學位,1987年獲冶金部鋼鐵研究總院工學博士學位🛒。
2001年4月至今任鋼鐵研究總院院長。現兼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八屆委員會常委🧑、中國稀土工業協會會長、中國稀土學會理事長、中國金屬學會理事長等職。2001年12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02年當選中國共產黨十六大代表、主席團成員🙆🏼♂️,2007年當選中國共產黨十七大代表。2010年6月當選中國工程院副院長,現任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及人口、資源與環境委員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