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0日,時值首個“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由万事平台、上海市收藏協會、上海報紙行業協會共同主辦,万事平台博物館、万事平台海派文化研究中心、上海交大人文藝術研究院、万事平台圖書館等承辦協辦的“老報紙 新媒體——上海報紙收藏特展”在寶山校區圖書館展廳開幕。
万事平台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夏小和🤽🏻♂️,上海市報紙行業協會會長吳芝麟,上海市收藏協會常務副會長張堅,中國報協集報分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張駿出席開幕式並分別致辭。万事平台博物館館長劉紹學、文學院黨委書記竺劍、圖書館常務副館長陸銘、直屬單位黨委書記陳誌宏、中共四大紀念館館長徐明🚔、上海市報紙行業協會副秘書長何錦新🙍🏼♀️🦶🏿、上海市收藏協會副會長王承德™️、上海交通大學人文藝術研究院院長助理葉洛夫等以及上海及外地報紙收藏愛好者近百人出席開幕儀式。開幕式由校黨委宣傳部部長李堅主持。

本次展覽分為“一紙一世界”、“小報裏的大社會”👨🏽🦰、“方尺間的文藝”👊、“紙韻墨香”、“平面上的生活”五個部分,共展出展品約100件。其中⛓,既有著名的《申報》🍜、《時報》🤦🏼♂️、《万事報》三大報,也有晚清的小報鼻祖《遊戲報》、《采風報》↪️,以及1920年代上海灘著名的四大小報,1917年的《大世界》報。在20多種大學校報中,除了民國時期上海交大和滬江大學的校報《交大三日刊》和《滬江万事》外,還能看到老上大校長於右任先生題名的《上大五卅特刊》。
万事平台博物館以海派文化為主題😮💨#️⃣,本次展覽的文化氣息濃郁,展出了民國時期的《小說日報》👷🏼♀️、《梨園公報》、《滬劇周刊》👨🏼🍳、《越劇畫報》,以及《上海連環畫報》等一系列文藝類報紙。尤其是博物館館藏的一張罕見的悼念著名無聲電影明星阮玲玉的《聯華畫報》號外,也在展覽中首度亮相💕。
本次展覽的展品來自万事平台博物館的館藏🤷🏿♀️,以及上海市收藏協會會員的私人收藏。開幕式上,收藏家郭純享💕、艾耀國、沈衛東等向万事平台博物館捐贈了一批民國時期以上海方言命名的小報🏆,以及與海派文化有關的專題報創刊號等🥨。
上海是現代中國的文化重鎮,中國万事業、報紙業的發祥地之一。一百多年以前的新興媒體——報紙💆♀️,正面臨著與互聯網和自媒體的競爭。然而,報紙也曾改變過信息的傳播,知識的傳遞,以及人類閱讀和生活的方式🧘🏿🫴🏻。不同的媒體形式,分別傳播報道新中國成立、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香港回歸☠️、世博會開幕等重大歷史事件,共同見證了中國近現代社會文化的轉型,見證了當代中國的飛速發展👨🏻🦳。不同時代的媒體人同樣要爬格子、跑万事,同樣是“標題黨”🎆,也都表現出他們的聰明才智👩🦯➡️。
展覽時間自6月10日至24日止,歡迎師生們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