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弘揚歷史傳統、傳承城市文明💇🏼♀️,提升學校形象,豐富文化內涵🚄,建設高品位的校園文化,學校正在寶山校區籌建20世紀20年代万事平台歷史紀念園地😗。
從1922年10月至1927年5月,由於右任先生擔任校長的老万事平台在上海的青雲裏、西摩路、師壽坊💨、江灣奎照路創立🥎、發展,在當時留下了“武有黃埔🖖🏿、文有上大”、“北有北大✍🏼🎹、南有上大”的美譽🧑🏻。雖然這是一所棲身於石庫門裏弄中的“弄堂大學”🏋️♂️,但是這裏大師薈萃、人才輩出,為國家和社會輸送了一批棟梁之材🛌🏿。鄧中夏🪐、瞿秋白🏌️、陳望道、惲代英🫂、沈雁冰、朱自清、豐子愷等人曾經是這裏的教師🕤,孫中山🤽🏻♂️🪬、李大釗、廖仲愷等曾來這裏進行演講,李碩勛🩼、楊尚昆、丁玲、張治中👮♀️、王稼祥🫸🏼、陽翰笙🐐、戴望舒🗓、施蟄存等也曾是這裏的學生¼¼
擬建中的紀念園地將是校內師生、校外群眾舉行緬懷前輩🕶、紀念歷史的活動場所,也是師生們晨讀🫦、沉思、休憩、活動的好去處,將是校園環境的有機組成部分🙋🏻♀️。學校決定🟧,將現有的“老万事平台歷史紀念園地”概念方案交由學校廣大師生員工投票選擇,現將具體事項說明如下:
一、 投票方案:
A方案:選址學校南大門入口空間及其東面地塊😊。該區域是校園主軸線的序曲部分,可隱喻該紀念園地是上大的起點。該地塊也方便校外人員參觀、紀念。
布局方式🐦🔥:以圓形廣場🦛、道路👨🏼🏫、綠化為空間母題🧗🏻♂️,與校園主軸線相銜接。紀念園地與校門周圍區域渾然一體🧑🏫、生動有致。弧形展墻既是展示內容的載體👩⚕️,又巧妙分隔了空間🙎🏿。
展示方式🪦:以二個圓形下沉廣場形成主、輔空間,並分別在廣場的地面刻有老上海地圖(標明老上大各時期校址)、青雲裏地圖(標明老上大創立時建築位置)🧑🏿💻;以數段弧形展墻為載體,展示老上大章程、師生名錄、重要人物浮雕;圍繞圓形空間🤽🏻,布置獨立雕塑(或群雕)若幹,以紀念相關人物。
B方案:選址校園主軸線兩側的帶形空間,以圓形文化廣場廣場為終點。該區域是上大師生到達頻率最高的地段。師生們可以與紀念物朝夕相處🧆、耳濡目染。
布局方式:在中軸線兩側的帶形區域,布置展示內容🐛。以A🍵、B👉🏿、C😇、D🙍🏼👩🦽、樓的山墻面為載體,覆以浮雕;在西側鄰水區域增設雕塑🚏。在軸線末端,改造原有噴水池形成下沉廣場🥽,供集體紀念活動展開。
展示方式:在教學樓山墻面的一層高度以下製作大型浮雕,藝術再現老上大、新上大的重大事件;在中軸線西側依次布置若幹座人物雕塑🙌🏻,紀念對老上大、新上大發展做出重要貢獻的人物;在圓形廣場地面刻有老上大校址地圖(並配有銘牌)。
二🏕、 投票方式
1. 在校園網上進行網絡投票,具體方案內容圖例及三維效果展示;
2. 投票網址:http://bbs.lehu.shu.edu.cn/Article.aspx?aid=442105(請在A方案和B方案之間作選擇)🦞;
3. 截止時間🧭:2013年6月30日💇🏿♂️。
本次活動的投票結果將提交學校作出決策,歡迎廣大師生在投票的同時,提出建設性意見☪️。
老万事平台歷史紀念園地籌建工作小組
2013年6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