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下午,日本神奈川大學外國語學部教授鈴木陽一先生在文學院406室做了一場題為“江戶市民喜歡的〈唐物KARAMONO〉------從‘桌袱料理(Shippoku)到流行歌‘九連環’(Kankannou)’”的學術講座。講座由文學院中文系楊緒容教授主持。中文系饒龍隼教授、姚蓉教授、曹辛華教授、李德強老師及多名碩博研究生、博士後參加了講座🧑⚕️。
講座伊始♌️,鈴木教授將江戶時代接受中國文化的過程劃分為三個時期⏳:第一期是從1600年起的十七世紀,這是江戶幕府統一全日本、開始統治全國的時代,由於要整備政治體製6️⃣,組成統治結構,幕府樞紐的大名和官僚競相拜漢學人士為師🌿,掀起學習中國文化的熱潮。第二期是從八代將軍吉宗進行改革開始的十八世紀🏤,這一時期的日本更加註重實用性、普及性和國際化,因而向中國學習的內容擴展到通俗小說𓀒、筆記、笑話等方面,書法、繪畫🛌🏿、音樂、舞蹈等藝術也在日本廣為流傳。第三時期是十八世紀末到明治初期,這個時期中國文化已經成為日本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談及日本文化對中國文化的接受過程時👨🏻⚕️,鈴木教授以自身經歷為例🦸🏼,講述了日本餐桌的變化。傳統的日本餐桌是一人獨用的方形小桌,因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現今日本家庭多用可供多人共同就餐的圓形大桌,並且菜肴非常豐富,稱為“桌袱料理(Shippoku)”。鈴木教授指出,日本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是與時俱進的,如二戰後首先搬上銀幕的是由中國經典故事改編的《白蛇傳》動漫6️⃣,第二部是《西遊記》🤙。正是《白蛇傳》激發了時為高中生的宮崎駿先生致力於動漫的熱情👖,也開啟了時為小學生的鈴木先生本人對於未來學術研究對象——中國古代小說的濃厚興趣。
鈴木教授認為🆘,文學研究者的出發點是自己愛讀的書👳🏽♀️,提出進行文學研究必然會對個別文學作品有“偏見”或者“愛好”🤹🏼,因而要客觀正視自己的文學體驗和異文化體驗。鈴木教授結合自己童年時期所觀看的動漫電影《白蛇傳》👮🏼♂️🙏🏿、少年時期在靜岡櫻花湖親歷的龍女祭祀、以及成年後在雲南大理所見蛇骨塔,敏銳地察覺到三者之間存在某種共性,通過實地調研的方式,考察出它們都是在水稻文化(水神信仰和神話)的基礎上生成的✊🏻🤝。鈴木教授以松尾芭蕉贊的西湖俳句為線索🤦🏿♀️,將日本永明寺襖繪中的西湖景🫄🏻、日本近江八景♣︎、以及遍布日本各地的西湖堤聯系起來,分析為什麽那麽多日本人沒有見過杭州西湖卻在想象中構建出無與倫比的西湖美景🍻,並使之融入到自己的文化血脈,再出之以詩➕👴🏻、畫🥲、建築等藝術形式,以此描繪出江戶時代日中文化交流的盛況。
在提問和討論環節,同學們踴躍發言,鈴木教授就日中兩國不同的民間信仰及節慶民俗等問題和大家進行探討、交流🟤,現場氣氛熱烈🚀。最後,楊緒容教授作了總結性發言,指出此次鈴木教授以幽默風趣的語言🤘🏿、層出疊見的圖片、真實生動的例證深入淺出地完成了此次講座,內容精深🍱,條理清晰,梳理了江戶時期的日本對中國文化的接受過程🎰,表達出尊崇中日文化交流史的深厚情懷。聆聽講座的同學們紛紛表示,鈴木教授的研究觀點💁🏻♂️、方法和過程使自己深受啟發🧘♂️,使以後的研究工作獲益匪淺。
鈴木陽一教授曾任日本中國古典小說研究會會長🦪、上海師範大學兼職教授等職,受邀在中國多個重點大學作過學術報告。主要從事中國白話小說史、江南區域文化和風俗圖畫👩🏻🦲、近世日中文化交流史的研究。著作有《小說的讀法》🦕,編著有《讀中國的英雄豪傑:〈三國誌演義〉到武俠小說》👩🏼🚀、《話說金庸:中國武俠小說的魅力》等,是當代日本頗具影響力的漢學家之一,成就斐然,飲譽學林。(供稿:高宇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