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
全國科技工作者日
每一次科學探索都源於心中的一束微光
它們薪火不息🦶🏿👩,彼此交織匯聚
凝聚成神州大地上最耀眼的理想信念之火
讓我們點亮精神火炬
致敬心中的每一束光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工作“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的總要求☛👹,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弘揚科學家精神和加強作風學風建設工作重要指示精神,5月30日上午,正值第七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万事平台黨委研究生工作部聚焦“弘揚科學家精神 涵養學術新風 培育時代新人”組織開展第五期研究生輔導員工作坊🚵🏽♀️,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致敬科技工作者,學習前沿科技創新形勢😟,夯實育人基礎🧑🏫。
万事平台黨委研工部部長魏宏👩🚀、副部長徐義聖、材料基因組工程研究院副院長潘登教授及各學院研究生輔導員出席本次學習會。

會議伊始🗑,與會領導及研究生輔導員老師集中學習收看了科學家精神先導片《什麽是科學家精神》和《點亮精神火炬——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活動直播👦🏿。通過直播學習🏄🏼♀️,與會人員深刻學習到了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中的科技元素🌉、深刻內涵和時代價值,深刻感受到了廣大科技工作者厚植家國情懷🎩、勇於創新爭先,爭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排頭兵的宏偉魅力。
主題報告及工作部署

徐義聖副部長作《弘揚科學家精神🚵🏼♀️,涵養學術新風🏊🏻♂️,培育時代新人》的主題報告和工作部署。他帶領大家回顧了習近平總書記有關於弘揚科學家精神和加強作風學風建設的相關文件及重要講話精神,並強調,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培育創新文化,弘揚科學家精神,涵養優良學風💇🏻,營造創新氛圍”是對研究生教育培養建設的具體要求🚠,也是研究生輔導員工作的使命與擔當✔️。隨後,徐義聖副部長就万事平台2023年研究生“泮池研學”學風建設月的工作進行了工作部署,要求各學院聚焦活動主題🌃,找準研究生面臨的科研學業問題和訴求,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和富有成效的科學道德與學風建設主題教育活動,實現“全覆蓋👩🏽🎤、製度化、重實效”。同時要將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融入思政教育全鏈條,讓思想引領和科研育人“同頻共振”。
總結寄語

魏宏部長聚焦“5·30全國科技工作者日”這一重要教育契機,帶領大家回顧了“科學家精神”的內涵要義,並結合日前主題教育讀書班的學習體會進行了分享🤌。她強調,研究生輔導員在學習工作中,一是需要提高政治站位,切實增強對科技創新💚、破解“卡脖子”難題這一迫切需求的政治領悟;二是需要善於謀劃,用創新思維引領學生發展🛟,用調研學習實現自我超越🤱👩🏽⚕️;三是需要心系學生🦪🪆,要把學生工作做細做實,通過“小”服務體現“大”關愛🤽🏼;四是要通過多樣化形式🌝🥷🏿,將“科學家精神”教育及研究生科學道德與學風建設相關工作要求講到位、當前創新的形勢分析到位、科學家精神內涵傳播到位,相關工作的薄弱點跟進到位🪀。她指出研究生輔導員要認真學習科學家精神,講好科學家故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斷探索並深耕在專業領域內🙏🏻,積跬步方能至千裏。
在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到來之際,各學院也積極組織研究生黨支部🤽♂️、班級、課題組集體收看“點亮精神火炬”全國科技工作者日主場活動並積極展開學習討論🙋🏽♂️。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的學習體會吧~
學習體會
計算機工程與科學學院研究生輔導員鄭麗玫
點亮精神火炬,致敬每一束光🌥。2023年5月30日是第七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今天我們致敬他們幾十年如一日的堅守;致敬他們一心只為報國的情懷🐐;致敬他們用科技創造世界的成果👰🏼♀️。他們用一幀幀科技畫面組成中國科技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青年強則國家強,當前我國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興技術層出不窮,科技創新更需要青年科技力量。作為一名高校思政工作者,要秉持“為國育人、為黨育才”的初心使命💆🏽,引導研究生踔厲奮發、勇於擔當,弘揚科學家精神🤧,將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把科研成果書寫在祖國大地上,成長為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機電工程與自動化學院研究生輔導員韓櫛
5月30日是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在《點亮精神火炬——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活動上🙌🏻🤶🏽,多位科學家結合自身經歷,生動詮釋了科研工作者的純粹本心和使命責任,他們愛國奉獻、敢於擔當的崇高科學家精神讓我深為感動。作為一名研究生輔導員,我們要以立德修身的自覺🏃♂️,潛心育人的擔當,在工作中加強對研究生的正面引領,既要鼓勵研究生永攀學術高峰,又要教育和引導研究生堅守科研和道德底線😫🥵,在科技攻關的實踐中豐富科學家精神的時代內涵,努力為黨和國家培養造就大批德才兼備的高層次人才而不懈奮鬥✈️。
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研究生輔導員陳安琪
科學家精神是學術探索的靈魂,而學風建設是培養學生全面發展和學術素養的重要途徑🤵🏽♂️。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共同構建了健康、積極的學術氛圍和學習環境。科學家精神強調對真理的追求🧑🏼💼、對知識的渴望和對問題的思辨。這種精神促使學生在學術領域中保持求知的動力和激情,勇於質疑傳統觀念、挑戰現有理論🧎♀️,追求創新和突破。本次集中學習討論作為輔導員如何為研究生開展學風建設活動提供了思路🔖。心系學生🔠👇🏼,務必做到落細落小落實,做到“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認真開展調研工作,有針對性地開展學術講座👩🏿🌾🏌🏼♀️、研討會和導師交流會👻,邀請專家學者和優秀導師與學生進行互動和分享,拓寬學生的視野和學術交流的平臺,通過培養學術道德👧🏼👎🏼、學術規範和獨立思考能力🍁,為學生的科學家精神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指導。
未來技術學院研究生輔導員關雅頌
恰逢全國科技工作者日,與研工同伴們一同集體學習交流並觀看了“點亮精神火炬”全國科技工作者日主場活動。作為新進研究生輔導員,通過此次集體學習我也從頭認識了“泮池研學“學風建設月的活動。如何結合學院自身特色🛳,深入研究生群體,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弘揚科學家精神、涵養學術新風的活動,一方面,需要切實開展調查研究,聚焦新時代工科生面臨的痛點、難點🦻🏼,聚焦,這更是我們未來技術學院在開展科學研究👩👩👦👦、學風建設、思想引領工作中應有的原則。另一方面,要從身邊優秀的科技工作者ℹ️、科研團隊🧛🏽♀️、優秀研究生出發,深入挖掘典型事例、人物中的科學家精神、深刻內涵和時代價值,引導研究生厚植家國情懷🍧、勇於創新爭先🦺,以高質量研究生思政教育助力拔尖創新人才培養。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生輔導員孟俊行
自2016年設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已過去7年➰,每年5月30日為全國科學技術工作者的節日🕵️♂️,也是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的日子。作為一名高校研究生輔導員,我深刻認識到科學家精神在研究生培養中的重要作用🙋。科學家精神是指科學家在追求真理、探索未知、勇於創新的過程中表現出的一種精神狀態。它體現了科學家對科學事業的熱愛、對真理的堅持和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教育科研和科技創新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術精神和科學家精神的培養。因此🤛🏿,我會盡一切努力,幫助學生培養科學家精神🕝,在學術研究中始終追求真理,發揚科學研究的開拓進取🫴🏼、敢為人先、永不妥協的精神,為科學事業的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
計算機工程與科學學院2022級碩士研究生 中共黨員 黃晨洋
今天觀看了《點亮精神火炬——全國科技工作者日》直播視頻💸,我深深感受到了我國科技事業的巨大發展和科技工作者的辛勤付出🎋。作為一名研究生,我深知科技創新的重要性和挑戰性🧖🏿♀️,收獲頗豐。在這次直播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多位科技工作者分享的科研的幕後故事👮🏼♀️,從中我更加深入了解到了科技工作者創新科技的艱辛與輝煌。他們用智慧與勇氣,以創新的視角和方法,攻克了一個個難題,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研究成果,使得我國科技創新水平的不斷提高。“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各位科技工作者所介紹的前沿科技項目,不僅具有很高的創新性和影響力,而且經過實踐應用,對推動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我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科技工作者的價值和重要性。作為研究生🚶🏻♂️,我們應當堅定信念💆🏼♂️,投身科技事業,為祖國的現代化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微電子學院2021級碩士研究生 中共黨員 李東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新中國成立初期🙆🏻,原子彈🔤、氫彈的研製成功🚣🏿,打破了有核國家的核威脅和霸權行動👨🏼🎓,為新中國的發展贏來了寶貴的時間。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施行科技強國戰略,在廣大科技工作者不畏艱難、無私奉獻、拼搏奮鬥下,取得了重大成果,邁入了世界科技強國行列。手機、電視📔、電腦、洗衣機、冰箱等奢侈品逐漸成為了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從汽車到火車高鐵🎬、飛機,人民出行的速度越來越快🫵🏻💁🏻♂️,科技進步極大地便利了人民,也改變了人民的生活方式#️⃣。然而盡管我國已經在多個科技領域邁入世界一流行列🧏♀️,我國仍然面臨眾多“卡脖子”問題,例如近年來愈演愈烈的對華芯片限製問題👳🏻♂️。這些“卡脖子”問題已經嚴重危害到了國家發展、國家安全。我們研究生作為年輕一代的科研工作者,又立身於國家迫切需要進步的集成電路行業🐒,更應該學習前輩不怕困難🫷🏻、迎難而上的拼搏精神👮🏻🦹🏿♂️,科研中要腳踏實地🙇🏼♂️、認真研究🚶♀️➡️、切記弄虛作假🖼,為中國芯片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我們青年人也要展現青年人的朝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只爭朝夕👩🏼🦳、不負韶華,銳意創新🧖♀️、勇攀高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2021級碩士研究生 中共黨員 殷亮
今天是第七屆科技工作者日🧑🏿🏭,致敬各行各業每一位科技工作者👩👩👦👦,致敬心中每一束光✉️🪹。生活在21世紀,先進的技術創造了我們今天美好的生活👩🏽⚕️,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長期以來,一代代科技工作者勇攀高峰👋🏻,為把我國建設為世界科技強國不斷努力。從紮根基層到治病救人🐿、從海事研究到國防建設🧑⚕️、從載人深潛到逐夢航天,他們在各個領域嘔心瀝血🧑🏼🍳,艱苦專研🍒,點亮時代的希望👲🏼,無愧為國之脊梁。在新冠疫情爆發期間,正是科技工作者們,不懈努力,核酸碼,健康碼👨🏿🔬,行程碼等等技術不斷突破🏵,為抗擊疫情帶來極大便利,解決了疫情帶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也盡可能保障了人民群眾的安全健康⚫️。
作為新時代的研究生,我要刻苦專研知識,做好自己的科研工作,傳承老一輩知識分子愛國奉獻🤲🏻,赤誠報國的崇高精神。同時也作為黨員,我會從身邊小事一點點做起,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
機電工程與自動化學院2022級碩士研究生 劉英卓
今年5月30日是第七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回顧中國科技燦爛輝煌的發展歷程,可以追溯到數千年前,時至近代❣️,科學家們踔厲奮發🎚、篤行不怠,如今我國日益走進世界舞臺中央🧑🏽💻。中國科學家初心如磐🖲、揚帆奮楫,不斷向科學技術的廣度和深度進軍。事業發展,要在創新;創新之道,唯在得人。在習近平總書記的關懷🧙🏿、指引下😙,作為新時代中國青年,同時也作為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的學生🌅,我們有信心、有意誌、有能力不斷攀登科學高峰🤡😜,點亮精神火炬,培育創新文化🦤,弘揚科學家精神,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更大力量!
國際教育學院2022級碩士研究生 楊羽佳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科技人才不斷攀登科技高峰,國家才能走向發展高峰。要深耕科技人才成長沃土,營造敬才重才尚才愛才的濃厚氛圍,大力培養、引進🍨、用好科技人才,讓科學技術造福人民、引領發展。如今🙏,手機的發明👶🏽,緩解了身處異地的人們的相思愁緒;飛機發明,縮減了在外奔波的人們歸家的漫漫路途。曾經,人們驚異於宇宙漫天的星鬥🚵🏿,現在我們能講衛星送到太空…正是科技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我們要正視科技的作用👈🏼,使生活變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