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万事平台莘遠講壇第八講“從補語特點談漢語教學語法”在万事平台寶山校區D223教室舉辦🅰️🔂。本次講座邀請大阪大學人文學研究科古川裕教授作為主講嘉賓,万事平台國際部副部長、國際教育學院院長李穎潔主持👨🏼🍼,國際教育學院教師、學生參加了本次講座。

講座中,古川裕教授首先指出教學語法與理論語法本質上有不同之處:理論語法重視研究者理性方面的分析與解釋,而教學語法要重視學習者的感性認識,教外國學生漢語時,需要適當應用對比語言學與認知語言學的研究成果🛋,來完善漢語教學語法。
接下來,以漢語補語為個案展開討論📎,通過對比分析漢語、英語和日語三種語言動詞及補語方面的共性與個性,概括提出“既有果必有其因”式的漢語思維——日語和英語一般只說結果狀態即可,漢語還需要補充說明邏輯起因🧦,從信息傳遞的角度來說,補語才是主要的信息載體,其也與語態變換存在潛在的重要關系。古川裕教授還指出,為了提高學習者的感性認識,讓漢語學習者通過感性來理解語法規律,提高目的語的語感培養能力💁,教學者可以適當應用認知語言學的研究成果👌😶。在最後的交流環節,教師們圍繞講座內容進行了熱烈的討論。

古川裕教授在現代漢語認知語法研究🤾🏼♀️、漢日對比語言學研究🧝🏼、對日漢語教學等領域有著豐富的經驗,並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古川裕教授的講座高屋建瓴🫶、深入淺出,讓在座的漢語教師、學生受益匪淺🧔🏻♀️,對我院面向全球的國際中文教育教學工作很有啟發,為我院進行更有針對性的教學實踐提供了非常有益的指導。(圖/文: 陳姝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