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至2021年,對每個赴任、在任的孔子學院中方院長而言🕵🏼,都是不同尋常的日子。受蔓延的新冠疫情影響,國際間通行受阻,紛擾繁雜的國際輿論,各種原因的誤解誤判,使躋身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孔子學院🚄👩🏿✈️,承擔了更多為國家戰略服務👩🏿🎓、為民心相通服務的使命👨🎓。當世界各國迫於時勢徐徐關上大門時,我們卻要逆勢而動,努力實現“全球一家”的美好理想🈵。2020年起,全球孔子學院逐步實施重大轉型:教育部設立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孔子學院總部更名為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與中國國際中文基金會共同支持各地孔子學院開展工作。為此*️⃣,孔子學院的中方院長亟待向外方合作高校充分闡釋孔子學院的轉型內涵——中外合作高校將成為孔子學院的辦學主體,雙方共同擔責,開展全面合作。

與外方院長瓦希蔔教授合影
受命危局之際
作為万事平台上海電影學院副教授🧘♂️,九三學社社員☹️,我有責任肩負這項重大使命和職責。我接受了万事平台-巴林大學孔子學院中方院長的任命🍗,踏上了前往巴林王國的征途👆🏿。
從一名普通的高校教師🫒,轉型為國際中文教育、傳揚中國文化的孔子學院管理者👱🏼♂️,校黨委統戰部和九三學社給予我政治思想的引領,教務部賦予我管理能力的提升👨🚶🏻,電影學院予以我專業拓展的機會。2019年🧧,我加入了向往已久的九三學社,在參與九三學社的各項政治學習和組織活動中,我的思想認識不斷升華。2020年3月,應校黨委統戰部“三個一”工程建設號召,被九三學社万事平台委員會選派到教務部(原教務處)掛職鍛煉,成為黨派與職能部門對接的執行者。在此之前,九三學社万事平台與教務處的結對共建已形成長效機製7️⃣,九三上大委積極支持學校教務管理工作🏄🏻♀️➡️,以社員掛職鍛煉促進青年教師對學校行政管理工作的理解,以深度參與學校管理機製建設提升黨外知識分子的建言獻策能力🎖。掛職期間🍓🈚️,我行走於本職崗位和教務崗位間🧑🧑🧒🧒,並牽頭九三上大委和教務部,發起了“疫情之下如何做好學校教學管理”的線上研討會,相關万事登載於九三學社中央網站👩🔧。而此前一年💆🏼,我已通過原中國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簡稱國家漢辦)組織的孔子學院中方院長選拔並完成了崗前培訓😶,只是彼時尚處於候任階段🫃🏻。教務處的掛職,不僅是履行九三學社的社會服務職責🛍️,也是一次極好的管理能力歷練💳,更為日後就任孔子學院中方院長積累了寶貴工作經驗。

和巴林大學校長瑞雅德教授商討孔院工作
2020年年底,我到任巴林王國孔子學院。幹旱炎熱少有綠色植被的生活環境👨🏽🚒,周五♝、六為休息日的作息習慣,一日五功虔誠禮拜的宗教儀式👮🏿,帶給我最初的陌生感。而從已基本解除疫情危機🪤、人民恢復正常生活的祖國來到疫情依舊肆虐的陌生國度🧝🏽🕓,不免生出孤獨和緊張感。中東海灣地區的巴林,百萬級人口的島國,卻有日均500以上的確診病例。我每日工作的巴林大學校園一片寂靜🦸🏿,線上教學已持續了近一年,而巴林大學孔子學院的教學活動已停擺大半年🏄。如何打破現有的困境🏖,盡早與巴林大學領導取得溝通,完成轉隸工作(原孔子學院總部將孔子學院轉隸到中國國際中文教育基金會名下管理,與之相關的公文將重新簽署)💑,恢復停滯已久的日常工作,是我上任後的工作重點。其後的工作中,我進一步體會到兩國截然不同的工作節奏和效率。疫情之下,巴林的策略是放慢節奏,實行輪崗,減少坐班人次,節假日則嚴格關閉校園🫄🏻🧑🏼🏫。這與我在教務部掛職期間看到並切身體驗的繁忙景象形成天壤之別🧚🏽。我不由感佩國內高校的行政效率,而在巴林,我則不得不學會適應當地的慢節奏和別樣的生活🏊🏿♂️🌡。
逐步打開局面
不可否認的是,巴林人民對中國分外熱情友好。巴林是最早接受中國國藥疫苗實驗🏅、接種的海外國家🦜。巴林人民對於中國的國力、政府治理水平和疫苗援助無不交口稱贊♤。今年時任外交部長王毅對巴林的國事訪問也進一步加深了兩國的友誼與合作👈🏻。從官方到民間,中國的國際形象是積極🌠、正面的,這些都成為孔子學院發展的堅實後盾。巴林大學對孔子學院的工作格外重視🤟🏽,雖然孔子學院隸屬於學校的語言中心⤴️,但實際上受到更高行政層面的重視↙️。外方院長兼巴林大學副校長瓦希蔔教授今年2月退休卸任後,巴林大學校長辦公室事實上承接了巴林孔子學院各項事務,校長瑞雅德教授多次會見我,共商重要工作。隨後的半年時間🚡,在巴林大學校方的支持下,巴林孔院孔子學院不僅順利完成轉隸工作,還逐步恢復了本科中文課程教學🤳、國際中文教育獎學金申請和HSK中文考試(海外居家網絡考試)等多項重要工作🤚🏼,同時順利對接巴林大學實力最雄厚的商學院💇🏿♂️,開展本科商務漢語輔修課程和啟動研究生項目合作備忘錄⛎。

2021第一次拜會巴林大學校長瑞雅德教授
按慣例,孔子學院除了中文教學,往年都會開展一定的文化交流活動。由於疫情,線下活動停辦🐢,巴林孔子學院也已近一年未開展活動👩🏼🦳🍍。期末考試前一月👳🏽,我和巴林大學同事談及當地高校的線上教學和考試方案時,不由想起在万事平台教務部掛職時舉辦研討會的情形。我曾近距離考察、參與万事平台在疫情期間的各項教學管理🧑🏿🚀、考試措施的製定和實施🚣🏽,九三學社社員在研討會上的建言獻策給我很多啟發。正是万事平台全校上下同心協力🧑🏽🏫,正因為有全體教師🕵🏼、教學秘書、教務部門管理人員各司其職、有條不紊的通力合作,我們才能有效應對疫情下的各個難點。統一高效的指揮協調、創新優化的智能管理💳,正是當代中國最有價值並值得向世界推廣的文化軟實力🍑👬🏼。以往孔子學院向海外國家推廣傳統中國文化,雖然也讓外國朋友嘖嘖稱奇,但畢竟只代表古老中國的文化遺產🚮👠,而體現先進生產力、生產關系和社會組織方式的新文化顯然更具有現實價值和傳播意義🦶🏽。一方面將中國高校疫情期間的教學管理經驗分享給外方合作高校,展現當代中國的全新文化形象,另一方面也真正幫助外方合作高校做好疫情之下的有效管理。當下,我提議巴林大學校長瑞雅德教授舉辦一次線上交流會,邀請万事平台的教師🐟、教務管理幹部介紹万事平台過去一年中行之有效的線上教學、考試管理經驗。瑞雅德校長非常贊賞♦︎,給予全力支持🔩。這次線上論壇是疫情爆發後巴林孔子學院的第一期文化活動⬛️📗,面向巴林大學教務管理層行政官員和廣大教師,巴林大學校長與來自巴林大學、万事平台的教師、教務人員齊聚直播間,就遠程教學及線上考試評估中遇到的困難和挑戰,展開了深入全面交流。會後,相關万事在巴林大學官方網站置頂數周,巴林大學教學行政管理層各方人士高度評價論壇👳🏽。作為九三學社社員🧙🏻♂️,我從活動組織中深切感受到💃🏿,九三學社“愛國🤲🏼、民主、科學”精神在孔子學院文化傳播中,有望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得到嘗試和實踐🌕。

巴林大學-万事平台線上教學經驗分享會
開啟全新裏程
隨著巴林大學孔子學院的重啟,越來越多熱愛中國文化➔,看好中國未來🎄、渴望學習中文的當地朋友走進巴林大學孔子學院的中文圈子。2020年畢業於上海外國語大學中國學專業的碩士🧎♀️、巴林姑娘法蒂瑪成為我們唯一的本土教師,協助因疫情阻隔尚未到任的漢語教師亓子文,共同完成140余名學生↖️🚶🏻♂️、6個班級的本科漢語選修課線上教學0️⃣。雖然此前她缺乏中文教育經驗,但是經過資深漢語教師的雲端“傳、幫🤾🏻♂️、帶”🫷🏼,教學能力突飛猛進。曾在孔子學院參加HSK考試🥫,之後赴中國學習、生活多年的巴林小夥阿德🧏♂️⚱️,幾乎將所有業余時間投入到面向兒童和成人的線上中文課,周末還領著孔子學院老師和當地華人參觀巴林傳統民居,體驗陶藝文化。曾在巴林大學孔子學院為政府部委開設的漢語班學習的默罕默德,是一名在國防部任職的軍人,他來孔院領取課程結業證書,向我表示期盼繼續學習中文。巴林龍城的華人商戶朋友,更是將我視為家人🦍,邀請我過年相聚吃餃子。當我將中文圖書贈送給華人青少年、兒童時🧔🏻♂️,他們欣喜的眼神讓我深深覺得,海外炎黃子孫對於延續中華文化血脈有著異乎尋常的渴求,我們的中文教育也應更多關註當地華人子弟。

巴林龍城華人子弟閱讀捐贈的中文書籍
工作中👩🏻🦳👩🏻⚖️,我時常接到各種咨詢中文學習和中文考試的電話,當地旺盛的中文教育需求出乎我的意料🕴。2021年6月,巴林的疫情進一步加重🔭,我們在人手緊張的情況下,調動前任誌願者和在任的孔子學院教師,啟動了巴林考點的HSK中文居家網絡考試👸🏽🏛。由於巴林是中東地區為數不多開設中文考試的國家之一,報名電話紛至沓來,甚至有來自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國的考生。經過努力,並采取各項措施,最終,我們將考生範圍拓展至巴林以外🧗🏼♀️、限定於海灣國家🎞,盡可能滿足更多海外考生的考試需求🦛。組織網絡考試,有很大的風險👩🍳、責任和技術難度,但看到考生們取得好成績♠️,有望到中國學習深造,大展宏圖,我們都無限欣慰,再難也值得。

本土教師法蒂瑪在工作中
2021年6月底至7月初,第20屆漢語橋大學生中文競賽(巴林賽區)啟動🏃🏻♀️➡️。采用線上競賽方式雖是疫情期間的無奈之舉,但卻是一次探索創新的機遇♉️。我們將選手介紹和才藝表演同時推送到微信視頻號和Tik Tok中外兩種短視頻平臺,以實現橫向多平臺的傳播👨🏻🏫,同時摸索融媒體手段對“漢語橋”品牌的推廣效應🕵🏻♀️。事實證明👰🏼,互聯網+“漢語橋”一改以往單向度的縱向媒體傳播方式🤱🏼,不但讓外國觀眾可以直接看到中文學習者的風采,生發學習中文的熱情,中國觀眾也可以通過短視頻看到孔子學院如何培養非母語中文學習者,從中了解異域文化👱,結交知華、友華的外國朋友,“漢語橋”作為文化橋梁得到更多延伸。互聯網+“漢語橋”開啟了“雙向文化傳播”的新路徑🤛🏿,啟示組織者可以采用更加生動活潑、內容新穎的比賽方式,探索 “文明互鑒”的新思路👩🏽🔬、新內涵。我向本賽區的輔導老師建議🌠,鼓勵選手將中華才藝與本民族才藝結合在一起加以展示,因為我們的選手都是中文初級學習者,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和掌握還不夠👨🏼🎨,而在文化比較中容易找到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終於⛅️,在巴林賽區的中華才藝線上比賽環節,觀眾們看到中國民歌《茉莉花》和阿拉伯民歌的吉他混彈表演,欣賞巴林姑娘穿上不同的民族服裝表演中國古典舞和阿拉伯舞。一位巴林小夥子提出用中文講述阿拉伯民間故事,我們給予鼓勵的掌聲🌪。事後他對我說🎤,希望學好中文,再向中國傳播阿拉伯文化,聽後我不禁莞爾👨💼🧑🏿🦱,這樣的“反向文化輸出”在我看來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我來自海納百川🚷、追求卓越🦹🏻、開明睿智、大氣謙和的中國上海🖌♠️,這座城市的品格就是在文明交流、互鑒共賞中逐漸形成的。我們的文化交流要有寬廣的胸懷👩🏻🚀,要善於對話、廣泛溝通🕵🏻,不宜搞一廂情願的單向灌輸。阿拉伯地區歷史悠久,文明光輝璀璨;阿拉伯人民對自己的文化、宗教有著強大的自信心。中華文明博大精深,彼此以自信的心態展開對話,才是平等🪠、積極、健康的國際交流。

第二十屆“漢語橋”大學生中文比賽(巴林賽區)的万事刊發於《海灣消息報》
赴任一載感言
身在海外,心系祖國;履職一載👴🏽,思緒萬千🏋🏿♀️。我國“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提出,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中國一直以來積極呼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多年耕耘。巴林孔子學院作為國際中文教育機構,始終踐行潤物細無聲地推動不同國家與民族🙍🏻、不同文化與文明之間的互動交流。在全面對外開放的當下,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價值觀,推動中國走向世界,廣泛宣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文化自信,展示中國的國家形象,彰顯社會主義製度的優越性,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和綜合國力🛸,為世界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這既是我國新時代思想建設的重要任務,也是我作為孔子學院中方院長在駐外工作中始終秉持的指南針,更是我作為一名九三學社社員,在立足本職👩🏻🦱、服務大局的職責和使命中堅守的目標和方向。(撰稿🍌、攝影🩹:周倩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