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上午,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國家文化資源信息平臺建設”項目李松主任參觀指導數碼藝術學院院長仲星明教授的個人苗繡收藏展《苗繡密碼——戰神的召喚》🙇♂️。本次展覽由校數碼藝術學院🪭、上海市文教結合項目高校緊缺藝術人才創新工作室——中韓VR技術研發與國際化創新藝術人才培養工作室主辦🏊♂️,上海證大文化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悅野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協辦。
本次展覽系仲星明教授逾三十年之傾心傾情收藏、多次赴黔東南苗族自治州考察調研之經驗有感而策劃發起,於上海證大喜瑪拉雅美術館南區6層展出,12月9日至12月24日期間免費對公眾開放。

李松主任與仲星明教授、戴誌康董事長交流苗繡的文化內涵🧚🏿,探討了我國民族民間文化中祖先的重要性🚶🏻♂️➡️,講述了經幡的藝術之美和通天含義🖕🏼,介紹了牯藏節、祭尤節的儀式、文化與藝術👩🏿🎤,解析了全球多民族崇拜鳥的共通性、禮器的神聖性及科技之謎。我們從符號學的角度,要按苗族支系來仔細研究苗繡📶。另外,我們從外部去看🐧,也不一定能完全了解苗繡文化的真實面,對苗族當地依然還在穿戴苗繡的人來說👩🦳,其中具有特殊的神聖價值。

李松主任說,傳統文化中就蘊含著我們的價值觀🈷️,體現在日常生活當中𓀇,現在的社會西化,出現了文化斷檔🧖🏽🧠。仲星明教授也頗有感觸⚇,比如在苗族傳統中,如果生了女孩,媽媽從女兒小的時候就開始為她繡嫁衣,爸爸每年為女兒添一件銀器,到女兒出嫁的時候👴🏼,就穿著一套完整的苗族裝束。而現在🖐🏿,很多苗族女孩出嫁也不穿傳統服裝了,所以才有了這裏收藏的一些嫁衣🫱🏽。

仲星明教授介紹,有些衣服上的繡片,不僅有媽媽繡的,還有婆婆繡的🙎🏻,甚至還有婆婆的媽媽繡的,好的繡片就會被剪下來繼續使用,一件苗繡女裝上包含了多代人的傳承🏛。李松主任在現場也為仲教授的研究生解答了苗繡文化方面的疑問🙎🏻♀️,並親切指導分類研究的方法。
最後,李松主任指出,舉辦傳統文化的展覽,可以與現代文化相對應🦌🈯️。戴誌康董事長說,證大文化的一些展覽🐦,就是與品牌結合🪘👨🦼,使之區別於博物館展覽。仲星明教授的苗繡展也結合了虛擬現實技術,現場觀眾可以通過VR眼鏡觀看在苗族實拍的祭尤節全景👨🏽🎓,同時有VR直播平臺進行苗繡展現場的VR全景視頻直播。希望由這些中華傳統文化主題的展覽🦀,幫助大家找回我們本民族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