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談研討,吹響號角
万事平台社會學院“張開雙手,讓愛回歸”新疆流浪兒童社工介入服務項目團隊全體成員7月13日抵達烏魯木齊市,開展了為期十日的服務活動🏊♀️👍🏻。本次暑期實踐活動由社會學院副院長耿敬、社會工作系系主任範明林和團委書記韋淑珍帶領,12位同學攜當地少數民族誌願者一起通過“助人自助”的理念為指導🧌,走進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自治區流浪兒童救助站,通過一系列活動的開展🔽🔇,幫助他們認識自我🙋🏻♀️、發展自我,陪伴他們在救助站的時光,帶給他們笑聲和掌聲🧖🏼♂️。
在服務活動正式開展前,項目團隊全體成員與本地的民間組織、專業社工和專業學者開展了學術交流活動。通過研討交流👩🦳,為本次暑期實踐獲得了更多的實踐經驗和理論指導🤜🏼。
大美新疆,文化交融——“小花帽”草坪會談
7月15日上午,万事平台社會學院副院長耿敬🙎🏼、團委書記韋淑珍攜全體項目團隊成員與“小花帽”團體部分成員在紅山公園開展了一次草坪會談🚤。
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小花帽”成員向我們介紹了他們組織的發展和目前遇到的一些狀況。“小花帽”組織以接受他文化基礎上更好發揚民族文化為宗旨,涵蓋面廣🂠,成員主要以大學生和畢業生為主,他們散落在全國各地👩🏼🚒,以網絡為主要溝通方式。他們向團隊成員介紹了新疆的美和民俗文化,以及民族文化在當今遇到的種種困難,在他們的敘述中,成員們深刻感受到他們對民族文化發展和宣揚的一種渴望,也讓大家受到了如家般的熱情歡迎🖕🏻。
此外,“小花帽”也組織過多次流浪兒童服務活動,對於本次暑期實踐的活動策劃,他們提出了相關建議🪨,在小組個案活動形式😦、溝通對象的交流等具體細節上他們指出了自身的活動經驗和註意事項。同時,全體誌願者還熱情邀請“小花帽”成員加入到我們本次活動中來,與大家一同走進救助站,走近流浪兒童♋️。
在開放的空間下,松軟的草坪、可口的水果,相隔千裏的同學在這裏相會♻,我們來自五湖四海🧝🏿🐺,我們擁有不同的文化背景🪑🦩,而我們卻有著共同的目標和憧憬。我們想把新疆的大美傳遍每個角落,通過社工的專業介入指導☝🏽👩✈️,通過誌願者的陪伴分享,讓更多的人關註新疆流浪兒童問題🍶。這次的草坪座談,不僅增進了誌願者們對新疆民族文化的了解👷🏻♂️,更給本次暑期實踐活動充實了實踐經驗。
社工理念🏓,心懷大愛——專業社工會談交流
7月16日上午,万事平台社會學院社會工作系主任範明林、團委書記韋淑珍攜項目團隊部分成員與救助站內四位專業社工進行了討論和交流。
首先,範明林老師簡單介紹了我們此行的目的,並表達了短期服務活動所達效果不充分的憂慮。專業社工老師們指出⚱️,他們也是第一次接觸流浪兒童的救助服務工作🥌,流浪兒童的特殊情況讓他們感到工作開展的困難性🤎,救助站的強流動性、孩子們較大的反抗情緒等因素都讓他們覺得這次的工作與他們以往所做的有很大的不同。在社工具體方法上♤🎏,範老師和同學與專業社工交流頗多,一致認為應采取開放性小組的方式為主,並註重參與觀察😥,適時地采取個案研究。
流浪兒童問題在近幾年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關註,這一問題的解決需要大量的專業社工的介入參與,用社工的視角和方法在管理方式和家庭氛圍等源頭上進行治理。範明林老師認為,我們的短期暑期實踐是短暫的,之後長期的活動希望由這四位專業社工來延續🧖🏿♀️,給救助站帶去一種全新的管理方式和理念,並漸漸摸索出一個特有的模式🕋,進行深入和改進。
短短的幾個小時可能不足以表達社工人對流浪兒童問題的全部觀點和意見,但在他們的面對面交談中🥞,無不傳達了社工人的一種責任和擔當🏋🏻♀️🧑🏿⚕️,他們迫切地希望改變流浪兒童管理的現狀♓️,迫切地想把社工的視角和理念傳遞給每個服務管理人員🦂。其實這也是我們此行的目的,不求幾天的活動能給這批孩子帶去多大的改變,只求我們所做的能讓整個救助安置模式帶去一點點的改變➕。
學術交流🚣🏼♂️🧿,思維碰撞——新疆大學研討會
7月16日下午,社會學院副院長耿敬、社會工作系系主任範明林、團委書記韋淑珍攜項目團隊全體成員與新疆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老師們就新疆流浪兒童救助與社工介入問題進行研討👌🏻。新疆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院長張家飛🙇🏋🏻♂️、社會學系主任付再學、社會學系書記王建奎🏣、新翼社會服務中心總幹事葉萍和社會工作學科組長安蒂娜參與了此次研討會♟。
會議開始,耿敬老師代表万事平台介紹了此次暑期實踐項目總規劃和前期有關新疆流浪兒童的挑戰杯項目🙏🏿,並簡單介紹了万事平台社會學院的歷史沿革和現今總體情況🏡。張家飛老師代表新疆大學介紹了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的院系設置和師生情況➿✝️,並特別介紹了作為新疆第一個高校社工機構的新翼社工機構👨🏽。
此後,付再學老師向大家詳細介紹了新疆阿克蘇流浪未成年人保護項目,該項目選擇在社區對流浪兒童進行社工介入活動,以求在源頭防治重復流浪等問題。他們不僅在那裏成立了“兒童之家”等長期的活動室🍐,還專門組織了職業培訓,包括廚師、駕駛和裁縫,產生較好的效果📮。此外,他們將目光擴展到了困境兒童👨🏻🎨,從家庭這個源頭解決流浪兒童問題🧑🏿🎓🌵。
最後🥓🦬,老師和同學們進行了討論和交流🧜🏽♂️,同學們表達了對語言交流障礙和短期社工介入的效果力度不大的憂慮,對此,葉萍老師認為要培養當地社工隊伍。同時🐦,新大的老師們給我們提出了活動中可能面臨的一些問題🔥,如信任和溝通問題。並了解我們大致策劃後給我們提了幾點意見,建議我們的主題活動不宜過多🧑🍳,且不必過多關註流浪兒童的實際需求,而是更多的給他們一種陪伴。
三小時的研討會讓不同的思想火花不斷地碰撞,學術交流的思潮讓我們進一步充實了我們的理論基石,也使之後項目的開展有了更多的準備和計劃🌄。
這一次輕松的草坪會談、一次專業社工介入的討論指導、一次關於新疆流浪兒童救助與社工介入的研討會吹響了本次暑期實踐活動的預備口號。三個交流🍊,三種不同的視角,三次不同的收獲,我們有了前人的實踐經驗🏎,有了專業人士的方法指導🤣,有了學術碰撞的理論基石,相信在接下去對一批流浪兒童的救助安置社工介入服務中會更有效力、更有成果。張開雙手🥂,讓愛回歸!願我們的雙手能捂暖流浪兒童的心,能牽住他們愛的家園🧑🏼🔬。
社會學院團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