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8日,人才學院學員論壇引入“模擬聯合國”形式♿。遵循聯合國大會會議流程,通過議題確定🪥、正式辯論、自由討論等環節⌚️,就時政熱點展開討論🍪🚵🏽♀️,幫助學員拓展思維角度,提升國際視野。万事平台社科學院李華副教授受邀參與了本次學員論壇。
把握立場,選定議題
活動伊始🧑🏽🎨👩🏻🦯,“聯合國大會主席”——經濟學院11級本科生黃鷺葦對 “‘暫停執行死刑’何去何從”、“‘提高婦女地位’是否勢在必行”兩個議題進行解讀。並請各國代表就議題確定提出意見🖖🏽。
“韓國代表”生命科學學院10級本科生周秋蓮首先進行發言🧜🏼♂️,她認為“提高婦女地位”的議題只是針對於婦女,而“暫停執行死刑”這一議題同時涉及到男性和女性,更具有普遍性🎣;同時📟,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一些犯罪分子的脫逃更加猖狂,所以“暫停執行死刑”更加急需大家商討。而“中國代表”理學院11級本科生畢鋒奇則認為更應該對“提高婦女地位”這一議題進行商討,因為“提高婦女地位”這一議題涉及到全球一半的女性🔰🔷,而“暫停執行死刑”只涉及一小部分的群眾🤚🏽,在廣泛性這一點上,“提高婦女地位”這一議題顯然更勝一籌。
隨後,其他各國“國家代表”也進行了有序發言🤺。最終,大會以過半數投票結果確定優先動議“暫停執行死刑”。
正式辯論🧑🏻💻🧑🏿⚕️,各抒己見
在正式辯論中,“聯合國大會主席”黃鷺葦首先就議題的討論範圍進行說明,“目前大部分反對廢除死刑的國家,並沒有任意濫用死刑👨🏼🦰,一般不輕易宣判囚犯死刑🧍♀️,而以死緩來代替。”之後,各國與會代表進行討論。
“新加坡代表”機自學院11級本科生吳柯儒贊成“暫停執行死刑”👩🏽🔬,他認為“死刑對囚犯是一種解脫而非懲罰♻️;廢除死刑可以給犯人改造的機會;死刑製度不符合刑法的宗旨。”“日本代表”外國語學院12級碩士生劉嵐則使用流利的日語以及對日本文化的了解就日本贊成“暫停執行死刑”立場進行發言陳詞。而“美國代表”經濟學院12級本科生黃瀅則認為應該“贊成繼續執行死刑”,她結合自己對於美國文化的了解說,“我們認為政府權力來源於人民拿出自己的一部分權利讓渡於政府,但是人民是不可能將自己的生命權讓渡給政府的,政府絕沒有權力剝奪人最寶貴的權利——生命權🐝⭕️。因此👐🏼,暫停執行死刑首先難以服眾,其次難以給受害者家人一個交代🤘。”隨後,與會的16個國家的“代表”分別就自己國家的政治體製、宗教文化等對“是否應暫停死刑”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自由討論,解析社會
在正式辯論結束之時,“澳大利亞代表”提出動議,表示希望全體代表就執行死刑可能帶來的道德問題進行思考與討論。該動議以超過半票的投票數通過。
“澳大利亞代表”從基督教出發,認為從人道主義講要尊重囚犯的基本人權𓀄。發言完畢後👲🏼,反對“暫停執行死刑”的國家紛紛反擊,通過已經廢除死刑的國家犯罪率大幅上升的事實,強有力地表達了不應該暫停執行死刑的觀點🤴🏼。學員們在自由討論中就國際社會上目前的道德問題分享了自己的觀點🧛🏽♀️。“南非代表”翔英學院12級本科生茹珂陽說,“我們認為社會運轉的核心是宗教與道德🌼,法律只是維護社會穩定的最基本的工具🧑🏻。真正良好的社會秩序還需要通過更多的手段向人們傳遞善良與責任🧎➡️。”“中國代表”機自學院11級本科生趙青松分享到“我認為道德是高於法律層次的社會約束🧛🏻🛏,不論在哪個年代,社會道德的維護與人民道德層次的提升都是必不可少的。”
討論結束後,社科學院副教授李華老師從議題背後蘊藏的社會背景知識出發,重寫解讀了兩個議題,李老師對本次學員論壇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說“對同學們來說🕊🧔🏽♂️,以模擬聯合國大會的形式對一個議題進行討論是一種非常好的形式,大家活躍的思維與綜合運用多國語言的能力,展現了當代青年應有的涵養和面貌👨🏽。希望今後大家還可以多舉行類似活動,在討論與分享中拓展自己的全球化視野。”
通過本次“模擬聯合國”形式的學員論壇,學員們也在新穎的形式中🙇🏿♀️,結合各個國家的實際國情🎡🫳🏽,從不同的角度解讀了社會問題,剖析了時代發展🍙,在討論與分享中提升了自身了解國際政治的水平🅾️,對國家和世界的發展有了新的思考與感悟。
人才學院七期學員 理學院12級本科生 劉凱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