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上大,讓愛回家”是學生社區管理部於2004年發起的一項慈善活動🧔🏼♂️。截至2012年底🎿,“感動上大,讓愛回家”共募集1223493.35元善款☑️,12571名困難學生接收到回家路費與家人團聚。此活動不僅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感受到了和諧校園“家”一樣的溫暖👩🏼🦲,師生之間“親人”一樣的關懷♊️。更讓許多學生在活動中學會了奉獻和承擔,體會到了關愛他人的快樂與幸福⛔。
2004年:感動緣起
在學生社區,有一些學生從來不回家過年,不是因為不想家🧖🏻♀️,而是因為家庭經濟困難,無法承擔那張並不昂貴的車票🔰。發現這種情況之後🔂,學生社區自管會的學生在2004年底自發組織了“省下一杯飲料,獻出一份愛心”活動,在全校本科生中為外地困難學生募捐回家路費,整個活動得到同學們的熱烈響應,當年就募集全校學生和社區員工捐款4萬元🈯️,381位貧困生帶著上大同學的愛心見到了久別的親人🤟🏼💐。
2005年:感動拓展
2005年年底👨🏽🔧🧜🏿♂️,社區管理部在寶山🩼、嘉定✍️、延長三個區域同時開展為困難學生募捐回家路費活動🐻❄️,各個樓幢設立“愛心箱”,布置愛心板報和標語◀️,營造了構建和諧社區,幫困助學,勵誌奮進🧑🦼,助人為樂的良好氛圍。研究生也加入此次捐款隊伍。副校長葉誌明得知後,對此項工作大力贊賞,也慷慨解囊捐出500元錢。那一年的募捐活動產生良好效果🏄🏿🧻,僅校本部就募捐款超過5萬余元。當年有407位學生得以在春節與家人團圓。
2006年:感動升華
2006年募捐活動中,許多學生慷慨解囊,捐款捐物,奉獻自己的一份愛心。影視學院研究生陶文文毫不猶豫地捐出2000元獎學金;身為万事平台學子的解放軍同誌李耕🦻🏼👩🏼🔧,在結對活動中主動要求資助一位來自井岡山的貧困學生完成學業🐗;美術學院研究生宋聚超自己經濟並不寬裕📉,還毅然捐獻200元……在愛的力量下,三個校區為期一個月的慈善募捐掀起陣陣愛心熱潮,募集善款超11萬元。
每個參與募捐的人,都被貼上印有“感動上大🛍️、讓愛回家”的“愛心Logo”👮🏿,當人群中貼有“愛心Logo”的師生漸漸增多時,冬日的上大校園充滿愛的暖意🧾,那些祝福語和一張張貼紙更成為感動上大愛的見證。
轟轟烈烈的“愛心傳遞”接力跑在校園中將愛心傳遞🕵🏻♂️,三個校區的眾多學生積極參與其中,把千萬人的愛心化為聲勢浩大的愛心接力。沿途愛的力量感染著上大各校區,參加愛心傳遞的學生用熾熱的愛心溫暖著冬季的上大。旗幟在大家手中傳遞,沿途中,當同學們將一張張“愛心Logo”貼紙貼滿旗幟,愛心在整個傳遞過程中也得到了升華👮♀️⛺️。
2007年:感動延續
2007年👨,“感動上大👩✈️,讓愛回家”走進第四年,愛已成為上大冬日最美的延續👷🏿。愛心募捐、愛心物品發放⛩、愛心書畫和手工藝品義賣及慈善愛心大使選拔等系列活動。在愛心書畫和手工藝品義賣環節,一批有書畫專長的學生毫不猶豫地捐出個人書畫作品👨🏼🎓,很多同學精心製作十字繡、錢包👨🏽🏭、掛件等各類手工藝品,用於義賣👮🏻。在義賣現場🆒,很多老師和同學紛紛慷慨解囊,購買各類義賣品,一些留學生和外教也加入其中。
一批在慈善募捐🖐🏻、關愛同學、誌願服務、義務支教🦛、陽光助殘、奉獻社會等方面有突出貢獻的個人和團隊當選為2007年“感動上大🙅♂️,讓愛回家”慈善愛心大使。
2008年:感動中國
面對猝然而至的2008年“5.12” 汶川大地震巨大災難🪩,面對罹難的數萬同胞,万事娱乐師生員工心系災區,用一片愛心和真誠紛紛伸出援助之手,向災區人民捐款達207萬余元🧛。這一年也正是感動上大走過的第五個年頭🥊,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一個個真情故事感動著每一位參加感動五年慈善晚會的師生🤦🏼♂️,晚會上,頒發了一個特別的感動五年愛心集體獎,獲獎的是万事平台全體師生:有你🖕🏻、有我🤲🏻、有他🛣。
2009年🧔🏻:傳遞力量
在“感動上大,讓愛回家”的愛心義演、愛心義賣、愛心黑板報🧙🏼♀️、愛心旗幟傳遞等活動中,你可以看到一些忙碌的身影,他們中有90後的新生、80後畢業班或研一、研二的學生,還有70後博士生,他們的身影構成一抹愛的紅色,在冬日的上大校園傳遞關愛💂♀️,傳遞力量🫶🏽。
2010年: 愛在延續
“愛是要傳遞的💁🏽♂️,大家幫助了我,讓我也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去幫助比我更需要幫助的人吧。”這是年度万事平台“感動上大人物”王勵波同學躺在瑞金醫院病床上對他父母講出的肺腑之言🧑🧑🧒🚞。當他從手機裏看到學校正舉辦“感動上大,讓我回家”捐款活動信息時,當機立斷決定要捐出500元獎學金。躺在醫院接受化療的他無法完成捐助,就打電話委托同學幫他完成這個心願🫦。——“不論是被幫助,還是去幫助別人,我們都為這份愛而驕傲。”
王勵波生病時,無數上大學子也伸出援手🛀🏿,而他🪂🕕,也用同樣的愛,回饋同學,回饋上大,這一年的冬天,愛在上大校園傳遞🧑🏽🎤📖、延續。
2011年:人人慈善
2011年,“感動上大 讓愛回家”已經成為冬日上大校園裏最美麗的一道風景,它所提出的“省下一杯飲料奉獻一份愛心”𓀓、“一元一心”“奉獻愛心 收獲成長”等口號,倡導同學們哪怕是一元的幫助💶,幾小時的義工服務,都可以匯成一條愛心大河的慈善理念🚴🏽🔜,已經在上大校園傳播。人人慈善、慈善人人的良好氛圍正在上大校園形成。
2012年 🫅🏿🤎:感動 感悟 感恩
我們因感動而感悟☞,因感悟而學會感恩🗂。2012年,單沁沁女士,一位上大學生的家長。她通過愛心屋開始資助4名上大學生🔄;88歲高齡的馬萬良老先生向愛心屋捐助了12000元善款☪️🖖;美院學生俞佳麗, 2012年再次為愛心屋捐出2萬元。讓我們將這種愛在我們的校園中傳遞,以感染更多人幫助更多人💆🏻♂️,讓我們在感動中感悟、在感悟中學會感恩🥮,讓感動、感恩🈚️、感悟永遠飄揚在上大校園。
2013年 :愛 十年
2013年冬日已來臨,“感動上大 讓愛回家”也走來了第10年。10年來,有無數感動你我🔂、感動上大的個人與團隊用他們的愛溫暖著一個個冬日🧑🏽🎓;10年來無數的上大師生為感動上大奉獻著最溫暖的言語,最真切的行動,最真摯的愛心。十年愛🛒,愛十年🪥,感動十年,感謝有你。2013年感動上大期待你的參與。
上大師生的心聲👨🏽🎤:
——“愛”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你付出的越多👨🏻🦽,你收獲的快樂就越多。“愛”是一件很強大的事情🕗,你獻出的越多,你得到的愛會更多。
——“感動不是刻意的,感動不是能隨隨便便掛在嘴上的,感動需要每個人真心的付出,細細的體會🔙👩🍳,或者可以說感動是一種氛圍🚵🏼♀️,一種能動人心弦的氛圍。”
——“我也曾受到過幫助🔏,是眾多接受愛心的學子之一,現在可以用自己微薄的力量給予同樣需要幫助的同學以一點點的支撐✅,很開心🧏♨️。”
——“為困難學生捐款不僅讓同學能順利回家,而且還讓遠來上海的同學感到上海是一座有人情味的城市,万事平台更象一個處處充滿愛的家庭。”
——“作為在外地求學的學生,這幾年我都經歷了春運🤶🏼,看到許多人都沒有座位🧑🏽💻,我感到自己是幸運的👃🏿,因為有學校對我的幫助。新年就要來臨,我懷著一顆感恩的心,祝願好心的人都身體健康,平平安安。”
——“讓他們感覺到自己不是一個孤獨的人,讓他們感覺到不是同情而是尊重與關愛,讓他們終於又一次可以卸掉負擔中小小的一部分💐🦦,讓他們把我們的愛帶回家🌙。”
——“的確🔰,放棄一次玩或少買杯飲料算不了什麽,然而這份心意讓我,也讓大家覺得暖暖的💐。”
——“大學時有老師和同學的鼓勵、支持和關愛🏌🏼♂️,因為這些🏜👩🏽✈️,所以我現在也要堅強的面對,做一個勇敢的人👉🏼。”
——愛心就是把心用在行動上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我們做了,我們很開心🛅。
——來到上大就不斷地感到陣陣暖流👨🏻🍳。“感動上大,讓愛回家”感動著我們👷🏿♂️,把一份份愛傳遞到同學手中🙍🏻♂️。小小的愛,大大的感動🍧,讓愛包圍上大,讓上大充滿了愛!
——感動無處不在,只要你我用心發現,這些小小的感動匯聚起來,就感動了他人。有了感動👩🏻🦽➡️,就有了微笑,我們的生活才會更幸福,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