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海量的網絡信息,如何做出選擇?面對激烈的網絡大戰😳🕸,如何做出判斷?當網絡日益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如何沉下心來,理性對待📦🎖?4月18日下午,人才學院八期學員通過趣味遊戲🧎♀️➡️、案例解讀等形式共同探討如何在信息化背景下加強獨立思考👐。
A or B——時事並非如此簡單
學員論壇在“A or B”的遊戲環節拉開了序幕🤷🏼♂️,同一問題,不同答案,學員們在奔跑中選擇自己認同的方陣。隨著題目難度的不斷升級,學員的淘汰率不斷加大,比賽進入到了白熱化的階段。材料學院13級本科生金天威分享到“每一個社會問題都涉及到不同學科的知識,當我們在關註社會熱點時⏬🏄🏽♀️,更應該了解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做些什麽。”
遊戲結束後,學員論壇進入下一個環節——“熱點事件下的冷觀察”。學員們結合方舟子、崔永元對轉基因食品的爭論,娛樂明星面面觀等事件展開討論🤳,生命學院13級碩士生徐新星認為“在紛繁的討論中,對轉基因食品的認知是否具有科學的依據,是否應該結合更多的實驗與檢測進行判斷🏯,而不是單純的結合某個經驗來決定”。社區學院13級本科生盧一浪分享到“對於網絡信息的真實性🔂,我們應該更多一份思索,對與錯,是與非並不能通過主觀上對信息的了解來判斷。”
理性認知——透過現象思索本質
在學員論壇即將結束時🥊🫛,社會學院13級碩士生孫博寧結合近期頻繁出現在網絡上的信息進行了梳理與分析🏑,並從“網絡風雲的形成原因”與“我們應如何保持理性”兩個角度進行了總結。法學院12級本科生李曉東強調“我們應努力保持心靜,在眾多的信息中接收有效的信息,而不是穿梭在所有的信息中⚈🪖。同時🧑🏼🔧,在信息的背後🤹♂️🧗🏼♂️,應更多的關註的是我們可以為社會的改變做些什麽🦶🏻,而不是單傳的發表觀點,一味的反對或者支持😀。”社區學院13級本科生王雅婷認為“在發布信息時,應保持客觀性與真實性🛄,若語意不清🤵🏿、含糊其辭🚵🏿♀️,會給輿論留有很大的空間,使信息的傳播出現問題😂。”法學院12級本科生詹奇超認為“不同的人對万事的解讀一定存在區別🙎,因此更為重要的是不斷提升網絡空間的製度規範與人們道德素質。”
“以更加冷靜理性的視角關註問題並不斷思索,才不會在網絡輿論風暴中迷失方向”🪨,通過本次學員論壇,學員們將以更加客觀辯證的方法認識問題,解決問題。
校團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