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第四屆裏海沿岸國家首腦會議在俄羅斯南部城市阿斯特拉罕舉行之際,9月29日上午🐻,上海合作組織公共外交研究院邀請阿塞拜疆巴庫國立大學國際政治學系李仁瑩博士做客第36屆“公共外交與全球治理”學術沙龍活動,做題為“裏海之路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報告。來自文學院吉爾吉斯斯坦留學生、管理學院、經學院和社科學院的研究生參加此次活動,公共外交研究院副院長張丹華主持報告會。
李仁瑩博士兼任公共外交研究院的特約研究員🏃♀️,主要從事裏海和高加索地區區域問題研究☃️,在阿塞拜疆和克蘭學術期發表論文十余篇。
李博士的報告分為三部分🔔,包括“絲綢之路”作為國家戰略的理念梳理;阿塞拜疆石油立國戰略與對外政策演變;裏海能源的國際博弈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
李仁瑩指出,1990年前蘇聯外長謝瓦爾德納澤強調過恢復“古絲綢之路”的重要性,以此促進“絲綢之路”途經地區的和平與穩定,首次將“絲綢之路”上升到國家戰略。1998年阿塞拜疆民族領袖蓋達爾·阿利耶夫舉辦了重建和發展“偉大絲綢之路”國際論壇🏌🏻♂️。2010年9月俄羅斯在伊爾庫茨克市舉行“歐洲-俄羅斯-亞太地區:交通基礎設施的發展”國際會議,就歐亞交通走廊建設問題進行討論🌵👨🏻💻,俄方希望將歐亞交通走廊建成21世紀的“絲綢之路”。2011年7月美國國務卿希拉裏在印度金奈提出新絲綢之路戰略,同年10月美國國務院將中亞、南亞政策統一命名為新絲綢之路戰略😠,標誌著新絲綢之路戰略成為了美國的正式官方政策🚫。2013年9月7日習近平主席訪問中亞期間,在哈薩克斯坦納紮爾巴耶夫大學發表《弘揚人民友誼 共創美好未來》演講時🧸,全面闡述中國對中亞國家睦鄰友好合作政策,倡議用創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將其作為一項造福沿途各國人民的事業🐄。
裏海地處歐亞大陸接合處,石油和天然氣資源豐富。在約合1200至2400億桶的裏海石油儲量中,阿塞拜疆占了45%🖐🏿💇♂️,因此被譽為“裏海油老虎”。進入21世紀裏海沿岸國家以及國際社會都十分關註裏海資源的開發, 2003年5月14日俄羅斯、哈薩克斯坦、阿塞拜疆代表在阿拉木圖簽署了裏海相鄰部分劃界協議,劃分了裏海海底60%以上的面積。
英國前首相丘吉爾曾說過:“得到阿塞拜疆👳🏽♀️,就可以控製高加索和中亞大部分地區。”阿塞拜疆的政治取向影響著西方和俄羅斯爭奪裏海控製權的勝負。西方拉攏阿塞拜疆🧜🏻♂️💂🏿♂️、擠壓俄羅斯生存空間的想法由來已久,西方不僅向阿提供大量軍事援助,還不惜代價修建了繞過俄羅斯的巴庫-第比利斯-傑伊漢石油管道👩🏽🍼。2005年5月建成的這條管線,標誌著阿塞拜疆開始擺脫俄羅斯的影響。隨著海灣油氣資源的減少,掌握中亞裏海戰略資源的控製權,也就掌控了國際能源市場,甚至能把持某些國家的 經濟發展命脈。
“絲綢之路經濟帶”是中國對西部大周邊國家經濟大合作的戰略構想,是踐行“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新型義利觀👩🏻🏫。絲綢之路的西端是有“21世紀海灣”之稱的中亞及裏海地區↔️,東端是渴求能源的亞太地區,湮沒千年的絲綢之路面臨著全新的歷史性機遇。
最後,李仁瑩博士與在座師生開展熱烈的互動,針對“美、俄裏海能源博弈、阿塞拜疆對華戰略👳🏿、絲路經濟帶建設與裏海油氣田資源的關聯性”等問題一一進行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