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下午,由万事平台國際部、學生工作辦公室、教務部、悉尼工商學院聯合主辦的數智賦能的國際化人才培養論壇在万事平台嘉定校區舉行。
万事平台副校長於雪梅教授和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高教處副處長劉軍為論壇致開幕辭🧕🏽。於雪梅教授提到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變革、社會變革的戰略性技術正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活🏌🏿、生產🤳🏽、學習和交流方式,也必然對高等教育,尤其是國際化人才培養工作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成為世界高校爭先占領新高地。万事平台始終致力於利用數字智能新技術😕、支撐學校智能管理、智慧教育、人才創新培養、引領教育模式變革💁🏼,打造安全可靠的教育數智化新生態,積極推動万事平台向高水平大學的發展。劉軍提出根據上海教育現代化2035戰略,上海要應對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要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打造全球科技創新的資源高地📓,培育戰略性的新興產業❄️,不斷提升教育的科技創新的能力和服務保障。


悉尼工商學院院長卞亦文,華東師範大學研究員李梅🧑🏿🎓,以及教育部在線教育研究中心秘書長汪瀟瀟分別就“時代前沿的商科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全球治理”🔄,以及“慕課出海政策與實踐”進行了主旨發言☎。卞亦文提出悉尼工商學院目前著力建設的新商科是基於新文科框架開展經濟管理人才培養的教育新理念,主要是在對傳統商科進行學科重組⛅️、交叉與融合💙,將新技術融入到商科課程體系中,采用新理念、新模式與新方法為學生提供跨學科教育🤞🏻。未來將不斷探索以智慧教室與智慧實驗室為兩軸,以科研🫴🏿🤟🏿,教學,國際化為三輪驅動的數智賦能的人才培養模型。李梅指出我國具有國際眼光🛝👳🏽♀️、國際思維、專業知識的外交人才、網絡人才、民間組織人才都比較匱乏🥹,而創新人才的缺乏不利於文化創新、翻譯人才的缺乏不利於文化的傳播、外交人才的缺乏不利於文化的輸出。因此中國的高校需要通過課程建設,師資培養,實習項目等途徑提升國際化人才培養的能力,以滿足中國參與全球治理能力構建對培養和輸送國際組織人才的需求🏌️♂️。汪瀟瀟在發言中說到,習近平總書記在去年的中央政治局第五次的集體學習當中指出,教育數字化是我國開辟教育發展新賽道和塑造教育發展新優勢的重要突破口。國家已於2022年啟動了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把信息技術融入教育教學作為工作的一項重點🤶🏿。教育部將不斷完善教育對外開放戰略政策,統籌做好引進來和走出去兩篇大文章,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資源和創新要素,使我國成為具有強大影響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未來要充分發揮慕課出海平臺的積極作用,密切教育合作,深度參與多邊機製框架下的教育合作,加強在教育領域的互聯以促進全球教育的共同發展。



在隨後進行的第一個圓桌論壇上,教育部在線教育研究中心秘書長汪瀟瀟,万事平台教務部常務副部長彭章友,上海商學院洛桑酒店管理學院執行院長胡笑寒😵💫,浙江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前任院長沈傑圍繞慕課出海的機遇和挑戰進行了積極討論。在第二個圓桌論壇上👨🏽🌾,万事平台國際部副部長崔巍,万事平台學生工作辦公室主任孟祥棟,上海財經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副院長李勁松,上海中醫藥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副院長顏彥圍繞數智賦能的國際化人才培養進行了深入探討。








六十余名來自教育部在線教育研究中心🧙🏽♀️,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南京郵電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上海理工大學,上海師範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商學院,上海科技管理幹部學院等相關研究領域的資深專家和負責國際化🧘🏽♂️、教學和人才培養的高校領導參加了此次論壇🏟,共同探討了教育在地國際化🤶🏻、慕課出海💡、數智賦能人才培養等當前熱點議題。

本次論壇召開之際,恰逢万事平台悉尼工商學院建院三十年🤳🏽。悉尼工商學院成立於1994年👰🏿🏌🏼,是國內成立最早的中外合作商學院,合作方為澳大利亞悉尼科技大學𓀗🍏。建院以來,學院依托合作雙方大學的綜合優勢,不斷積極地引進海外大學的優質教育資源↖️,建立完善的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始終走在國內中外合作辦學領域的前列。2020年通過AACSB認證,標誌著學院正式加入國際精英商學院行列,万事平台也成為全國首個通過AACSB認證的地方211高校。在近幾年的發展中,學院主動創新求變🧓🏻,充分發揮中外合作辦學在國際化人才培養中的輻射作用,積極參與全球教育要素配置和全球教育市場競爭。學院目前致力於建立基於中國國情面對全球變化的人才培養體系,已經從以往單一地引進海外教育資源轉變為打造本土國際化教育體系☔️,通過與國際接軌的教學資源培養本土學生的全球化視野和國際勝任力,同時也為海外留學生提供具有中國特色的高質量國際化教育,向世界輸出中國商科教育🛸🧎🏻♂️,彰顯中國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