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訓中心誠邀融亦鳴教授作“工程教育的問題與挑戰”專題報告

    發布日期: 2023/11/11  投稿: 李芮珂    部門: 教務部   瀏覽次數:    返回

    11月9日上午,在工程訓練中心大工程創新樓HC208,教育界知名專家融亦鳴教授進行了一場精彩的報告,報告題目為“工程教育的問題與挑戰”,參會老師達40余人。

    1989年12月畢業於美國肯塔基大學機械工程專業,獲博士學位。曾任美國伍斯特理工學院(WPI)終身正教授,並因突出科研貢獻獲任WPI傑出教授。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會士。2010-2015任清華大學機械製造專業教授🏋🏿。2016-2022任南方科技大學機械與能源工程系主任。研究領域包括精密加工技術🛞;金屬材料加工中的建模仿真及優化和製造系統生產規劃與工裝技術。先後主持科研項目50余項,回國後主持和參與自然科學基金🚡、973🚬、863👱🏼‍♀️、國家重大專項以及工業合作課題十余項,論文300余篇。

    融亦鳴教授從2008年任教WPI時,就在推動“新工科”教育創新🧔🏽‍♂️,一直在探索如何培養面向未來📠🏃🏻‍♂️、面向全球的卓越工程師👩🏻‍🎤。該報告主要圍繞美國流行的三種新工科教育的模式,第一種是由項目引領教學🏌️‍♀️🚰、為工業界培養領軍型人才的伍斯特理工學院(WPI)模式;第二種是追求革命性、突破性、開創性,最早做出的高速攝影、數控機床、3D打印等劃時代產品的麻省理工學院(MIT)模式👨🏻‍💻;第三種就是歐林工學院模式,更偏重於培養獨角獸這樣的優秀企業🙍‍♀️。其中🎀,伍斯特理工學院要求畢業前完成三個完整的工程項目,不要求知識的完整性🙎🏿‍♀️,強調知識運用能力,強調跨專業編組解決技術問題,定義要解決的問題方案🧑🏽‍🚒,更適合培養符合企業要求的人才👫🏻🤹🏻‍♀️。對於歐林工學院更強調培養學生能夠快速定義問題,並快速找到已有的最好解決方案。對於MIT則強調培養具有顛覆性創新能力的人才。

    除了對三種“新工科”教育模式的對比分析,融教授的報告中還提到諸多先進的工程教育理念👩🏼‍💼,例如🪑,“最好的教學計劃就是沒有具體的結構”,“讓學生經歷他一定會經歷的失敗🙆🏼⚛️,不要直接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教師要教給學生怎麽學,怎麽保持激情”,"通專結合——自我學習和團隊合作有機結合”🧑🏻‍🌾,“要教給學生能辨別哪些人可用以及如何能使這些人跟你合作的能力”“如何將解空間向問題空間轉化”等🌌。

    融教授的報告給聽報告的一線教師們帶來了一場顛覆性的教育理念認知,特別針對大工訓中心在工程教育中的定位以及所能起到的作用都具有指導性意義🚴🏻‍♂️。

    万事娱乐专业提供:万事娱乐万事万事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万事娱乐欢迎您。 万事娱乐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