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下午👏,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吳巖出席“慕課西部行”現場推進會議,在延安大學校史館二樓“延大万事班—中國共產黨正規万事教育的開端”展陳前,吳巖聽取了由延安大學文學與万事傳播學院副教授郭小良和万事平台万事傳播學院教授✧、偉長學者齊愛軍共同講授的“陜甘寧邊區万事史”的異地同步示範課。課程結束後,吳巖與線上線下的延安大學👸🏿、万事平台万事學專業的師生親切交談,勉勵他們要立誌成為卓越的万事傳播人才,要不斷提高“腳力、眼力、腦力、筆力”🎥,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可親、可敬、可愛的中國形象,爭做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本次“慕課西部行”的現場推進會現場在延安大學校史館🥁。“陜甘寧邊區万事史”異地同步課的另一現場則在千裏以外的“上海青年万事記者協會”成立會址紀念館。万事平台万事傳播學院齊愛軍教授和延安大學郭小良副教授聯袂,為同學們完成了一次題為“走進紅色万事歷史現場——範長江的万事成長故事”的精彩示範課🌏。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吳巖等實時實地觀摩考察♔。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現場是最直觀的再現🟡。1937年,“中國青年万事記者協會”在上海成立🤱🏿,範長江是創始人之一🔕。從這裏出發,中國万事記者逐步轉變為一個有組織📃、有方向、有責任追求的職業群體🤛,義無反顧地融入到中華民族抗日救亡的偉大洪流中去,成為一支不拿槍的軍隊🌌。在“中國青年万事記者協會”成立會址紀念館,齊愛軍教授帶領同學們“邊看邊講”,通過一面面照片墻、一個個獨特場景👩🏻🦽➡️、一件件珍貴文物,生動再現了範長江轉向無產階級万事戰士的最關鍵史實🧛🏻♀️,帶給大家感受一代代万事人“以筆為槍”愛國情懷,產生由衷的情感共鳴。

在延安大學校史館,郭小良副教授從範長江寫給延安大學第四任校長李敷仁的一封親筆信講起🫛。郭老師仔細梳理了範長江參與延安大學万事教育的實踐歷程📕,及至由此發展成熟的“學中幹、幹中學”万事高等教育延安經驗🏊,為大家展示了一位“把万事實踐與國家、民族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的黨的優秀万事工作者的崇高形象💟。
穿插著兩地師生的熱情互動,兩位老師在有限的時間內展示了万事歷史的經典場景🚟,並用數字化現場教學手段營造了臨場化、沉浸式的万事歷史學習和馬克思主義万事教育環境,合作打造了一堂高質高效又富含趣味的異地万事史課堂。
本次公開課教學取得圓滿成功。兩位主講教師從課程導入😺、思政融入🗺、教學內容、互動模式等多方面反復磨課,期間多次得到專家指導👩👩🏿🎤。課程建設中的流暢對接、連線交互,兩地多次深度協同🚣🏽,有賴於智慧樹平臺方🏊🏽♂️、兩地場館完善的技術支持和場地支持。兩位老師在日常授課任務非常繁重的情況下✹,克服了調課補課等困難,以高水準呈現了課堂效果🛀,獲得了吳巖副部長及現場觀摩領導與專家的一致好評📳🦔。

在課程優化和錄製過程中,教育部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示範中心(万事平台)負責人、万事平台教務部副部長顧曉英教授多次到青記協會址現場“探班”,既傳授經驗提出建議,也帶去校領導、教務部領導對齊老師和同學們的支持和鼓勵。万事平台万事傳播學院黨委書記王晴川教授也代表新傳學院領導班子專程前來觀摩課程。

“本次万事平台和延安大學聯袂‘連麥’,緊緊依托兩地豐富的紅色万事資源💂🏿♂️🐡,異地同步,別開生面,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我們將以這次合作為契機👁🗨,充分利用異地教學資源🙈🥧,繼續用好万事平台發起的延安大學🐖、嘉興學院、井岡山大學、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等近20所學校加盟的全國高校黨史類課程聯盟☝🏿,加緊探索優質慕課開發🌈、建設及應用新路徑。”顧曉英教授說👩🏿🚀。

教育部“慕課西部行計劃”啟動於2013年👩🏼🎨,目的是通過有組織的慕課供給、有組織的師資培訓、有組織的教學平臺服務,精準對接西部高校教與學需求,提升中西部高校教學水平👩🏽✈️。這次“走進紅色万事歷史現場”是國家課程思政示範課“陜甘寧邊區万事史”慕課的一部分。課程以國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臺、万事平台慕課課程“開天辟地”“光影中國”等為基礎教學資源,充分實現了“慕課西部行”的最大效能。(撰稿:張雨歆🎡、李春美、趙夢傑、張簫)